孙昌璞 原始创新才是科学进步的真正动力

发布时间:2020-04-05  浏览次数:

我校1980级物理系校友。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和量子信息理论的研究。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我校任教,1989年在南开大学师从葛墨林教授和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继续在杨振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孙昌璞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就是从大学时代做习题时就开始了。他强调不能仅满足于习题的自身答案,还要有对习题所隐含的物理思想进行引申、联想的习惯。一道好的习题往往会涉及到更深入的科学问题,需要仔细琢磨、深入探究。真正搞懂其背后妙趣横生的故事,慢慢就会发现一个个更深刻的研究题目。

“当年我的导师吴兆彦老师教导我要坚持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严谨的学风。”孙昌璞说,“在治学态度方面,他身体力行,对人对己有近乎苛刻的严谨,这才使他后来能够坐住冷板凳、从事艰难卓绝的基础科研工作。”

在研究工作风格上,孙昌璞与现在有一些明星学者大不一样。他强调,在科研态度上,第一,绝不简单地跟踪时尚,坚持自己的科学逻辑,肯钻“故纸堆”,寻求问题的本源;第二,要关注最新的科学发展与前沿方向,不与时代脱节,但对过于时髦的东西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批评态度,不轻易介入。当然,一旦发现其中有合理的成分契合自己的思考和积累,也应全身投入,积极地把自己的特色与之结合,进而快速走向科学前沿研究。

可以说,孙昌璞的科学研究绝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一下子爆发,而是一步一步通过长期奋斗取得的成果。在他看来,做科研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

孙昌璞所理解的创新是一定要有实质性突破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标新立异,换个新名词就可以。

在他看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创新,事关如何推动科学本身乃至人类社会进步、如何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不深入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只能导致浮躁。他心中的创新是要攻克难关,而不是单纯地跟踪热点。把创新问题当作跟踪科学前沿,或者简单地追求没有重要科学动机的所谓的“世界纪录”,这是完全不正确的,是科学研究大方向上的错误。

“现在的中国科学已有很大的发展,我们更需要花力气做有原创的东西,这才能科学强国,这是一种时代的使命。”孙昌璞每每谈到使命都会特别激动,他认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就是强调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而要有原始的东西,这才能算是真正的创新。

孙昌璞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想有真正科学创新,不能简单地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杂志,过分地追求影响因子会导致科学研究目的的“异化”:追求不够高雅的“好评”,偏离探寻自然真谛和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目标。应该鼓励年轻人把自己好的研究工作发表在影响大的杂志上,但还必须告诉年轻人这不是科学追求的目标。

“我希望年轻人在追求顶级杂志、高影响因子的同时,还要更多地体会到追求科学真理、发现自然本质的乐趣。”孙昌璞说。

作为科学团队的“领头人”,孙昌璞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有一些学生的论文还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孙昌璞说:“我认为,我对我的团队和对一些同行的影响,更多的是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科学态度。”个性是理论物理研究创新的动力,科研的目标是要做真正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而不应该简单跟踪时髦,要去做一些更有特色的东西,而不应简单追求文章的发表。此外,作为学术带头人,孙昌璞在学术道德方面也是严格要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只要署名,就要对文章负责,必须做出一定贡献。不管具体情况如何,都应该严格要求。

现代科学需要团队协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只有每个人充分参与协作才能走得更远。孙昌璞常教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要学会作出牺牲,淡泊名利,在与他人合作时,要肯吃亏,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与你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电话:0431-85098206
邮编:130024

  • 微信公众平台

  • 校友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