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年返校 | 刘和忠:我们是历史的幸运儿

发布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

我们是历史的幸运儿

东北师大政治教育七三级“相识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于2023年9月25日在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229智慧教室举行。接到活动通知后,浮想联翩,心情难以平静。于活动前夕,写下了这篇母校读书人生感言,与年级同学和老师们分享交流。

五十年前的金秋九月,我们210名同学跨入师大政教系。自此,我们结下了一生的同学情。今天,我们都已年逾古稀,都怀有极为丰富的人生感叹。大学期间美滋美味的同窗生活,我们都难以忘怀。为此,我们感恩时代、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感悟,就是因为有了师大读书深造的机会,才有了 改变人生的运气,才有了之后一步步人生跨越的基础,才有了今天作为老年的快乐享受。虽然,我们的身份是工农兵学员,但是,我们有自身的骄傲。1973年,全国第三届工农兵大学生总共15.3万人,数量谓之很少。当年母校的招生数仅1615人,其中本部1514人,永吉分校101人。我们作为其中的成员,自然是幸运的。不可否认,当年的大学教育改革有种种不妥与局限,但是,做为文化大革命大学停止招生的终结,毕竟是一种形式的进步。我们做为当年大学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是时代赋予的一种责任。从教训角度说,我们是牺牲者;而从另一角度看,我们是受益者。实际上,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通过工农兵学员的培养教育模式,成长起了一代人。据统计,从1970年至1976年,我国共招收六届(因为1971年没有招生)工农兵学员约有2300万人,另说有2880万工农兵学员,其中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又称为工农兵大学生94万人。在数以千万计的工农兵学员中,工农兵大学生当属凤毛麟角,应该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具有时代性的精华。他们的整体尤其优秀个体,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贡献和作用是刻上了时代标志的。我们就是这样的时代幸运儿。我们尤为切身感受到,置身于师大政教系的熔炉锻造,更是人生的幸运。我们的母校是党在东北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具有优良的光荣传统。特别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全国领先地位与优势。我们读书时,都深深感受到了母校文学、历史、教育、哲学与社会科学专业与学科的一流影响。我们享受到了非常优秀的教师群体资源的给予和培养。

1973级政治教育系三班毕业合影

(摄于1976年7月6日)

下面,首先按照学科领域,逐一回忆得益于老师培育影响的成长幸运。在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领域,李明湘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我们树立了儒雅的学者风范。赵邨芳老师讲授社会主义思想史系列课,总是字字句句、有板有眼、精益求精。赵才元老师科社课关于政党学说,观点鲜明,思想深邃,给我们以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的深刻启迪。苏振华老师关于空想共产主义的讲授,把代表性的人物及其学术理论讲得是那么系统与精深。魏学琪老师在繁忙的班辅导员工作同时,还精心上好每一堂共运课。于文霞老师慈爱待生,科社专题课循循善诱,使我们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把握。李东旭老师不仅科社辅导课堂吸引大家,而且深入班级讨论,与同学们密切相处、经常打成一片。在政治经济学学科领域,魏浩光老师的《资本论》课,不看讲稿,背书如流,侃侃而谈。于俊文老师的西方经济学说史课,使我们听了着迷。韩明希老师的政治经济学课,也是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赵玉林老师拖着哮喘重病,为我们精彩地讲述时代问题。郑必清老师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授课,精确娴熟,精彩动人。赵洪老师的授课,给我们以沉甸甸的系统性与深刻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收获。王玉珍老师作为年轻的学者,把政治经济学课带到营城煤矿开门办学课堂,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亲切。在哲学学科领域,王家俊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求精严谨,热忱传道,对我们总是耐心呵护。王洪文老师少言寡语,但总是面带微笑,把古板的西方哲学史讲活了,使我们产生了很浓的学习兴趣。郭焕义老师的哲学原理课,我们都特别感兴趣。郭老师根本不用讲稿,每堂课都是在黑板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本来枯燥的哲学概念、逻辑体系、理论框架,讲得有滋有味、精彩动听。他授课极为娴熟、没有废话、教态严谨、板书精彩。他还与我们同下科左中旗太平公社基本路线教育点,手拿羊鞭 放羊之余,同我们交流哲学原理的教学问题。在哲学的课堂上,宫凤鸣老师的授课,也给我们以科学精神与生动艺术的深深感染。郭学贤老师是当时哲学教研室年轻的,她热情待人,思想活跃,学术造诣深,给我们以充满活力、乐观追求的深刻影响。在中共党史学科领域,郑德荣老师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宗师的楷模,他对党史的独到学识,特别关于二战的史论,都给我们以顶尖级的学术影响。李鸿文老师关于党史的理论框架、脉络线索、前沿问题等课程教学,绝对给我们以高水平学术大家的启发和引导。刘景富老师在营城煤矿开门办学炕上的党史课堂,进行系统的党内路线斗争史论教学,同学们有的盘着腿坐在炕里边,有的耷拉着腿坐在炕沿上,刘老师站在地中间,精彩的讲授,极具故事性、生动性和感染力。黄景芳老师的特色党史专题课,使我们学习和掌握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九大、十大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孙友葵老师热情开朗,她的党史课堂,总是妙趣横生、笑声与掌声不断。于学仁老师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专题课,我们也是座无虚席,听而不厌,充满乐趣。于文藻老师的东北抗联史课,更是人物与事件满满,史料充分,感人肺怀。李春生老师做学问与做人一样,稳健而不张扬、敦实而不浮漂,他的授课给我们以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很好影响。在社会学学科领域,丁克全老师、柳宗全老师给我们以高水平的社会学学科学术滋养。以上各学科领域的专业课老师外,还有法学课王才松老师,风度翩翩、气质不凡、很阳光、很风趣,总是脱稿授课,严谨准确而熟练地讲授法理与法条。课程课法教学论宋志安老师,治学严谨有方,教学经验丰富,在中学政治课教法领域,很具有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当时,为更好地构建学生专业素质结构,系里还有历史、文学等教师构成。中国古代史课王向群老师,慈祥谦恭,德高望重,很好地扩大了我们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视野。讲授文学鉴赏与写作训练课的黄克俊老师,专业课功底扎实深厚,很具有教学对象的针对性,给我们以很好的文学修养熏陶与写作技能训练。带领我们进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题学习研究的丁盛文老师,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很具有独到研究和学者风范,他的蝇头小楷漂亮至极,我们的毕业证就是丁老师逐一手书的,成为我们永久的珍藏。因为,我们系73级政治教育和教育两个专业六个班统一管理,有时上全年级大课,这样两个专业的老师相关交叉互补,我们很受益。我们政治教育专业的,对于教育专业老师的学术影响,记忆也很深。譬如,年级主任富维岳老师教育专业学术修养,对我们就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教育专业的孙震老师,与我们在科左中旗太平公社基本路线教育实践中,同吃一桌饭,同睡一铺炕,形影不离。孙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匪浅。忆起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我们更感怀富维岳、魏学琪、田克勤、金兆怀、李秀凤、冯志坚、高德荣等几位辅导员老师。他们与我们朝夕相处、荣辱与共、肝胆相照。他们经常与我们促膝谈心,对每位同学学习生活与思想情绪状况都熟悉掌握,对我们关怀备至,细致入微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开创了我们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新风。他们对我们的学习指导、思想关怀与人生导航,成为我们奋进成长的动力源泉。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魅力,是我们一生的学习楷模。直到今天,田克勤老师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金兆怀老师作为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高级专家和吉林省劳动模范,都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引以为学子骄傲的。

1973级政治教育系三班毕业二十周年返校合影(摄于1996年8月24日)

抒发感恩老师的情怀,我还有毕业留校工作后的更多感受。我留校先在学生处,后到党委宣传部工作八年。这期间,我有幸得到了郭学洁、刘仁学、薛文华几位恩师的辛勤培育和手把手的传帮带,使我的专业理论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郭学杰老师时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学科领域是中共党史,理论功底深厚,治学求严求精,师者风范高尚。在郭老师的指导下,我加强以研读毛选和党的历史文献为基础的,关于党史与时事政策重大问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关于党建、党的八大、党的接班人等重大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刘仁学老师时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学科领域是科社与国际共运,尤其专注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深入研究。他关于精确导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关于组织编写科学社会主义史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系列研究,使我聆听教诲的同时,按照他指导的课题要求,进行学科领域的系列钻研,从而更加打牢了科社的学科基础。薛文华老师当时是党委宣传部理论指导教师,后来接任了党委宣传部部长。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类拔萃,学术影响之大。我有幸在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时,反复聆听薛老师关于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列宁《唯批》辅导与黑格尔《小逻辑》解读。薛老师也是脱稿授课,对所讲内容烂熟于心,讲起课来总是充满兴致、津津有味。这使我有了做为亲学生的受教育和收获人生的幸运机会。师大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我还有了亲近接触和领教学习邵德门老师的人生幸运。邵老师关于政治学和政治思想史的学术造诣极深。从参加邵老师主持的政治学辞典编写开始,一直得到了邵老师热情的学术引领与成长导航。当时我发表在师大学报(社科版)的关于党在宪法范围内活动论文,就是在邵老师指导下完成的。邵老师的谆谆教诲与悉心呵护,我受益终身。总而言之,我们暮年回首往事、感悟人生之时,都无不十分感叹作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时代幸运!都无不万分感叹作为东北师大莘莘学子遇上了诸位可敬恩师的人生幸运!正是我们系的高大上的老师群体,成为了我们学有所成的极为可贵与重要的基础保障!

1973级政治教育系相识五十周年返校合影(摄于2023年9月25日)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归纳我们师大同窗几年的所得所获呢?对于当时背景下的大学教育,固然存在诸多被贬之处。但是,我们作为亲身过来的受教育者,深深感到师大政治教育系“三注重”的培育,使我们大学所读收获满满。其一,注重经典原著选读。我们同学年龄大小不一,阅历深浅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求知渴望。我们珍惜大学读书机会,都如饥似渴地学好每门课,积极认真地上好每堂课。学校图书馆和各班教室,都留下了我们挤时间读书的身影。应该承认,当时的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是强调减轻负担,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从学习内容量上看,是偏少而不足的。但是,基本的专业知识是学到了的,基本构建起了专业知识与素质的框架。尤其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教学计划突出精典原著选读,这使我们受益最大。每门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中都规定代表性经典原著选读,这使我们有很强的学习原著概念,在认真研读各门课教材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钻研原著上。中共党史课中,通读《毛选》,其中重点篇章,反复精读。科社与国际共运课中,选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怎么办》《国家与革命》等。哲学课中,选读《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的贫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政治经济学课中,选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帝国主义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这些原著,基本上都经任课老师解读辅导。虽然有的读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我们都认真下功夫。学习原著,使我们直接理解革命导师论述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这应该是我们学习专业理论的基本功或曰童子功。从而练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这是我们学习政治教育专业所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由此反观一下当下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读经典原著可能就显不足了。其二,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我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实践中应用。当时的教学计划主要环节,都做出实践教育活动和过程的安排。这使我们减少了课堂听课和啃书本学习的时间。对此,应该存在培养教育模式的偏颇与教训。但是,我们从中也大有受益之处。其主要体现是生动活波的学习与在实践中受锻炼得提高。从生产劳动实践的安排上,应该是从刚入学的修地道人防工程开始,到毕业前砌图书馆楼体结束,其中每教学阶段都有的诸如抢收秋白菜、动植物园河道和校园人工湖清污泥、建新立城水库大坝和学校农场劳动等。在军事训练上,有教学规定的军训课,也有去德惠夏家店农场的徒步拉练实践。拉练途中,以“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的红军精神相互鼓励,经受着快速行军意志品格的训练。在开门办学实践上,更体现了特别突出的办学形式。学党史课的安排是下营城煤矿整整40天。期间,大炕课堂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是下到矿井掌子面与工人同劳动,这是很大强度的苦与累锻炼。学习继续革命理论(33条)时,先是分组短时间安排下农村公社宣讲,我们小组去的是农安县永安公社;之后又是我们班整体安排到前郭县委党校,为农村三级干部培训班进行几周的理论宣讲。这种理论宣讲的实践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当“小先生”的锻炼与提高。我们毕业实践,正值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随之全年级进行了一学期的农村基本路线教育实践安排。我们班的实践点是科左中旗太平公社。大家以工作队的形式,开展基本路线教育活动,完成所规定的任务,所受锻炼是实在的,所得收获是特殊的。纵观我们大学期间如此之多的各种实践教育活动,确实占了大量的教学安排,这显然是失衡性的。然而,我们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锻造意志品格,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实际能力,增长实践才干,加快成长成熟,缩短与实际工作距离,等等。这都是重重的大学收获。现在有的缺乏给予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模式倾向,比起我们的特殊所获,可能就不及了。其三,注重主观世界改造。我们专业理论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调为党为国家和民族而学,担当时代责任,做革命与建设的先锋。特别注重掌握理论武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所以,同学们学习专业理论的过程中,都有密切联系思想实际的自觉性。在总结收获和交流心得时,都明确坚持这一落脚点。这种专业理论教育模式,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印记,促进培育形成了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的习惯。其包括政治觉悟的基本训练,思想意识与品德行为的严格要求,以及突出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的积极培育。同学们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政治热忱极为高涨。对于学校和系里开展的政治教育活动,都抱以极大的热情。党员同学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非党同学都积极靠近党组织,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班级和小组经常开展生活会,大家敞开思想,深入交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课余时间,很多是促膝谈心,真诚交流,相互关心,增进团结与友谊。当时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也异常丰富多彩。班级文艺联欢,人人登台表演。年级联欢大会,各文艺专长同学大展风采,他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精彩的演奏,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记忆中。特别年级传统性的大合唱比赛,长征组歌联唱等,更使我们群情激昂,深受熏陶和感染。各级各类的体育训练与比赛活动,对我们更有异常的吸引力。冬天人工湖滑冰、夏日南湖游泳和每周都有的体育课,是同学们所感兴趣的。早操与长跑,是班级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多规格的拔河与球赛,最能产生轰动效应。年度一届的全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生龙活虎、奋勇争先,观众队伍欢声雷动、情绪激昂。我们系各田径项目的健儿,每届运动会都为系争得领先荣誉。到现在,他们中有的名字,我们都清楚的记得。正是在这样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中,我们快乐地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正是如此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对我们发挥了潜移默化培育滋养的功能与作用。我们的母校,正是经过这样长期的办学探索与积累,形成了优良育人传统。我们就是这样的受益者。从高等学校育人规律和特点看,无论怎样具有时代性的改革发展,都必须坚持多途径多形式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同窗相识五十载,大学三年结深情。人生有幸读师大,所获满满乐晚年。母校不忘!恩师永记!同学终生想念!

东北师大政教73级同窗相识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前夕于吉林

校友简介

刘和忠

东北师范大学1973级政治教育系校友。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海南师范学院(现海南师范大学)院长、党委副书记,北华大学校长。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电话:0431-85098206
邮编:130024

  • 微信公众平台

  • 校友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