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土 执着坚守中国湿地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浏览次数:

我校1955级地理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中国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先后主编9部专著,参编专著15部,独立和合作发表论文160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与自然科学一、二等奖7项。


不惧艰辛,矢志创新


自197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开始,刘兴土就开始从事沼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研究。他参加了国务院科教组和农业部下达的三江平原沼泽与沼泽化荒地的调查任务,在全区22个县(市)和52个大型国有农场逐县逐场实地调査了相关沼泽湿地分布、面积、类型与特征,获得了大量一手数据,并担任完达山以南区域的考察队长,编制了系列报告、规划及图件。

70年代末,为了推进自然湿地的保护,刘兴土为黑龙江省调査和规划了三江平原第一个沼泽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己是目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刘兴土还曾和同事共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沼泽湿地生态站——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站,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沼泽湿地研究由考察步入定位研究阶段。如今,该站己成为我国野外生态观测网络的重要台站。

多年来,刘兴土将自己的心血尽数倾注在湿地生态保护上,在他担任国家林业局主持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在技术培训、建立分类系统、成果汇总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1998年,应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的邀请,他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审查利用日本政府2亿美元贷款进行三江平原农业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停止开垦湿地的建议被采纳。2004年之后,为保护重要湿地,刘兴土曾主持编制大庆湿地保护规划和鄱阳湖湿地保护规划。2018年7月6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一一“湿地修复与全球生态安全论坛”主题论坛上,刘兴土阐述了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兴土凭借着一种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性格,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不求名利,默默耕耘,勇攀科学技术高峰。1982年,受外经贸部委托,他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出席联合国泥炭能源利用会议。1983年,基于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研究积累,刘兴土作为执笔人之一出版了《三江平原沼泽》专著,这是我国最大沼泽区的综合研究著作,首次系统阐明了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成因、类型、演化、特征及环境功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意义深远。1985年-1987年,为国家环保局组织编写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一书撰写了“中国沼泽和海涂的保护”,这是我国最早的保护沼泽之作。他承担的“七五”攻关课题一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与课题组一起首创和实施了沼泽湿地稻-苇-鱼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经济价值高。1988年,他向国家提交了三江平原缩小开荒规模的建议报告,建议由原计划开荒1000万亩缩小为500万亩,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所采用,起到了保护自然沼泽湿地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湖沼系统调查与分类”中,刘兴土担任沼泽湿地项目的总负责人,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国各区域沼泽的补充调查,并提供了沼泽的分类方案。1994年,作为组委会主席,在我国首次主持召开了“湿地与泥炭地利用”国际会议。同年,在林业部主持召开的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上,作了“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若干建议”的大会报告。1995年,担任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组织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从事湿地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是中科院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主要执笔人。在农业研究的基础上,刘兴土于1998年主笔了“将东北地区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议报告”,得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赞许和应用。2004年,他主编了《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一书。

在“六五”至“十五”期间,连续20多年,刘兴土都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主持农业自然资源复査、区域治理方案、中低产田改造和沼泽湿地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并在“九五”期间担任该区科技攻关的专家组组长。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守护湿地环境的科研第一线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古稀之年,坚守一线


虽已年逾古稀,刘兴土仍然坚持工作在中国湿地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第一线。他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松嫩平原退化盐碱湿地复合经济产业示范”、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咨询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若干战略问题”、“东北黑土地生态保护与地力提升工程”、“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及其应对战略研究”等多个项目。由于课题研究任务重,每年都至少有半年以上时间要在野外考察和调查,直到2015年,古稀之年的刘兴土还到新疆北疆海拔3200m的阿尔泰山区考察和采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着自己的科研梦想。

在湿地科学理论研究方面,刘兴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一“沼泽地甲烷排放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天然沼泽甲烷排放系统观测研究的单位。他还承担了973计划“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影响及生态修复”相关课题、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新疆北疆地区泥炭沼泽湿地资源调查”、“吉林省西部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中国湿地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等多项湿地研究课题。并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主编和参编了数十万字系列专著,均对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湿地生态进行了专章论述,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刘兴土说,贵州的湿地有它的特点,水资源比较丰富,河流面积比较大,涉及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河流湿地面积占贵州湿地总面积的65%以上。他认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使得贵州湿地从全国范围看属于面积比较小的地区。因此,刘兴土建议,加强湿地保护,防止湿地退化是首要任务,另外要进行河湖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在各项治理的同时植树造林,才能保护好湿地。另一方面,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上中游,水流注入长江、珠江。所以贵州的青山绿水对长江和珠江流域,有着重要意义。贵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发展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在湿地区多做水生植物培植,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确保长江和珠江经济带的良性发展。

以往的荣誉和成果没有羁绊住刘兴土前进的步伐,虽然在曾经的科研生涯中有过艰难,品尝过苦涩,但更多的是体验过快乐。虽已满头白发,但他对科研、对湿地的热爱始终没有变,于是带着一份执着再次上路,为建设美丽中国继续播洒汗水。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电话:0431-85098206
邮编:130024

  • 微信公众平台

  • 校友注册